欢迎访问江苏都市新闻网  今天是 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科技

《我本是高山》 怀大爱点亮 山区女孩人生梦想

□王金跃

由郑大圣、杨瑾执导,海清主演的《我本是高山》正在热映,影片改编自“时代楷模”张桂梅的先进事迹,塑造了一个“不完美”但却可敬可信的张校长形象。

张桂梅的事迹广为人知。2008年,她组建成立了当时国内唯一的免费女子高级中学——华坪女子高级中学,专供贫困家庭的女孩读书。建校以来,已有2000多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考进大学完成学业,在各行各业开始发光发热。而为之呕心沥血的张桂梅的身体却每况愈下,患上了多种疾病。

片中海清塑造的张校长并非十全十美,比如她对年轻的教师同事要求严苛,在遵守校规上,她对学生的态度也很强硬,尤其在让女学生剪短发这件事上,没有商量余地。但影片跳出“高大全”的人物塑造窠臼,直视真实人性和现实处境,来展现张校长心怀大爱的党性原则和精神源泉。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:她为何对办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充满了激情,这份动力究竟源自何处?其次,她凭什么能在短短的时间内,让这些基础很差的孩子们奇迹般地考上大学?

针对这两个非常现实的问题,创作者除了给出能让人信服的解答外,任何浮光掠影式的敷衍都会被明眼观众看出来。为此,影片设计了在张校长多个回忆片段中出现的丈夫,温馨的氛围象征着这段爱情曾给她带来的美好,而这种对美好生活的感知恰恰得益于她受过的良好教育。丈夫的因病去世,让她转而将所有的热情都倾注在了孩子们身上,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,点亮孩子们心中的人生梦想,让她们有机会走出大山。对于张校长来说,这是一个从个人“小爱”转向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“大爱”的过程。

影片对第二个问题的刻画更加接地气。故事从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成立的2008年讲起,到2011年第一批学生参加完高考结束,短短三年时间,也是张校长办学最艰难的时期。除了资金短缺、师资匮乏外,她还面临家长们的不理解和学生们的不自觉以及不自信等难题,为此,影片重点表现了张校长在关键时刻的精神引领作用,片中多次出现她对着学生喊出“考出去”的画面。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,是张校长为女孩们描绘的人生蓝图。

影片对这些山村女孩们的生存处境和家庭背景,进行了深入挖掘。片中山月和山英这对姐妹,姐姐山月成绩好,却被愚昧的家长卖给别人当老婆,并在婚后惨遭不幸;妹妹山英学业也几次中断,但在张校长的帮助下,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。影片通过对姐妹俩天差地别的命运转变,一方面印证了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命运的改变作用有多大,另一方面也对有些边远农村“重男轻女”的丑陋习俗进行了抨击。

片尾,终于接通了手机信号的男老师,将高考成绩告诉了张校长,他们喜极而泣,隔着宽阔的山沟,喊话将高考分数告诉对面的山英。在暮色苍茫中,对面的灯光亮起,寓意着山英开始了崭新的人生片段,她今后的人生也有了很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,这也是对“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,我欲于群山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”这段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训最直观的诠释。据北京晚报

中学 新浪众测 新浪众测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

“掌”握科技鲜闻 (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)

相关新闻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江苏都市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
我要收藏
0个赞
转发到:
腾讯云秒杀
阿里云服务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