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江苏都市新闻网  今天是 2025年07月11日 星期五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教育

高分考生没报清华北大 教师何必恼羞成怒

7月7日,一则“高三学生未填报清华北大专业,教师愤而解散微信群”的消息引发关注。当日晚间,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第一中学发布通报,确认了这一消息。

通报称,高考成绩公布后,该教师根据3名学生的高考成绩和与家长沟通的情况,建议填报“清北”相关专业志愿。7月5日,在得知3名学生未填报“清北”志愿后,该教师在微信群内发表了不当言语。目前,学校和该教师已向学生及家长表达了诚挚歉意,争取他们的谅解。3名学生已按照自己的意愿填报志愿。

从该教师相关言论和行为本身看,颇有些恼羞成怒的意味在其中。而这种恼羞成怒的背后,表露出的其实是一种道德绑架式的观念和行为——似乎在志愿填报这种人生大事上,不听老师的意见填报清华北大就是不知感恩。这种观念当然是错误的。

本质上,该教师这样的言论是对学生自我选择意愿的不尊重。一名已经高三毕业的学生,在志愿填报等层面,拥有高度的自我选择权利,这是常识。在此类事情上,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、朋友等,只能给予建议,不能直接替其做决定,这种“家长式的作风”一直以来都被人们所厌恶。

换言之,老师只负责浇水施肥,不要乱加裁剪修整,让树草自由生长就好。对与自己朝夕相处如此之久的学生,又何必挥起道德大棒指责呢?而细看那些错别字满屏的言论和解散群聊的行为,人们看到的其实不是所谓的“失望”,而是有点“割袍断义”的威胁意味。

要杜绝类似情况的出现,就必须从规避各方的“清北崇拜”情结入手。尤其是学校与教师,是时候从这种过剩的“清北崇拜”心态中走出来了。这不仅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在激励制度上作出调整,也需要各方逐步调整自身的观念,把选择权交给学生本人。

□新京报评论员马小龙

清华北大高分考生教师学生 相关新闻加载中点击加载更多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江苏都市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
我要收藏
0个赞
转发到:
腾讯云秒杀
阿里云服务器